今天给大家隆重介绍中式家具中的一个很重要部件也是比较隐蔽的部件叫做“穿带”,无论是大件或小件的传统中式家具,你都可以找到它的踪影,可以说有薄板的家具就一定有它的出现。它有防止板面翘曲、增加家具承重能力等重要的功能。
第一个功能:防止板面翘曲
开板的时候如果用刻切太费料费时,所以家具板材一般都是以弦切的为主,那么一般来说,板面拼起来之后,随着时间推移,木板会有很大的翘曲的倾向,这时候就要用上穿带了。穿带不只是一条普通的木方搭在板的底部。它是通过将木方的两条长边做成燕尾形状的榫,同时在板底开出燕尾形状的槽(卯)。然后将穿带打进去槽里,一般会略紧(不够紧的话就会给予木头一点空间去变形了),利用穿带上的燕尾榫扣住木板,这样就能限制板面的翘曲了。注意穿带的纹理方向是跟板面的纹理方向垂直的哦。
第二个功能:有效增加家具承重能力
因为太厚的板增加了取料难度从而增加材料成本,所以现在一般的坐板都是做成12mm厚的,甚至有些厂家为了进一步压缩成本会用到10mm的板,但那真的太薄了。由于板材较薄,而我们一般坐的时候也是坐到板面上,但是薄薄的板遇到瘦小的朋友还好,要是遇到胖一点的朋友那就有可能吃不消了,当然也要考虑板的跨度有多大,那这时候穿带的出现就大大减轻了板的负担了。一般穿带的密度跟板材的跨度有关,像普通的圈椅,坐面包面方宽度是60左右,用1根3×2.5cm的穿带在中间就可以了,这样穿带到面方间的距离大概是20cm。那像禅椅子一般都有80cm宽,就要用到两根了。而床这种大件的产品穿带用大料一点,我们大约是用3×3.5cm的木方做穿带,间距大概是30cm左右(王世襄先生说40cm为宜)。而穿带的两头有榫链接面方,这样也给整个框架起到加固的作用。
一般在表面上会看不到穿带,它一般会出现在家具的底部和柜子的里面,把穿带藏在下面或里面是为了美观,谁都想要面上光滑平整。下面是一些实例:
总的来说,穿带虽不起眼却在结构上使家具更加牢固耐用,所以大家在挑选家具的时候不放看一下家具底部的这个重要部件,1是看大小,2是看密度(多少条)。这样买回去的家具就能用更久更有保障啦。